國畫簡介

國畫的特點

主要工具

國畫的形式

國畫的分類

國畫的歷史

歷代畫家

Menu No. 7

Menu No. 8

Menu No. 9

上回更新: 2012-03-31 


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又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 在東周墓葬中出土過最早的畫作「祈禱的女人和夔龍」(亦稱龍鳳仕女圖)。

 

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國畫歷史悠久,宋朝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元朝後,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在畫作上題詩,為書畫同源之始。

明朝之後,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地方風俗特為興盛

清末,西風東漸,繪畫材料多加入了西洋繪畫理論及技法,朝多方面發展。

國畫和西方繪畫的原則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國畫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現代國畫的發展也已經吸收西方繪畫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體解剖的準確等,也有畫家將國畫的意境用於油畫創作上。


依南朝
謝赫古畫品錄評論傳統中國畫特徵: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濃、淡、破、潑、漬、焦、宿。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講究空白的佈置和物體的「氣勢」。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中國畫常題寫詩詞及字,再加蓋篆刻章及落款


Back to Top


國畫的主要工具

「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號稱「文房四寶」,其意義不止於書寫繪畫方面,中國文人對「文房四寶」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歷代文人書畫大家和筆墨紙硯相關的故事亦不勝枚舉

筆 
毛筆分硬毫,軟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黃鼠狼尾)為代表,軟毫以羊毫(
??? 山羊鬚)為代表。根據寫字繪畫、種類,以及個人習慣的不同,用筆也不一樣。羊毫柔軟,狼毫剛健,兼毫剛柔相濟。毛筆以湖州(今浙江善璉鎮)之湖筆,宣州(今安徽涇縣)之宣筆,及江西進賢之筆為上。 

墨 
大致分「油煙」和「松煙」。油煙墨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松煙墨用松枝燒煙加工製成。古代徽州所產之墨,歷來為文人所喜愛,徽墨有金不換之美稱。

 

國畫顏料通常有兩種,使用起來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植物質的

如花青、滕黃、胭脂、牡丹紅等,性能是透明、質細,但年久會褪色。

礦物質的

如硃砂、朱漂、頭青至三青、頭綠至三綠、赭石、石黃、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蓋力,年久不褪色。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

廣泛而言,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但宣紙種類多,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現在宣紙幾乎已成為主要的國畫用紙。

 

國畫用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

熟宣 

是用礬水加工過的宣紙,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緻地描繪,反覆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

生宣

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宣紙,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寫意畫通常用生宣。 


硯 
硯要求細膩滋潤,容易發墨,並且墨汁細勻無渣。硯以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之歙硯、甘肅的洮
硯及山西的澄泥硯最為名貴,號稱四大名硯。常有古人為求一方名硯,不惜傾其所有。 


東漢以前,硯被稱之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文房四寶”以硯為冠,論及名品硯臺,總離不開“端、歙、洮、澄”。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其中以端硯為諸硯之首。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市的端溪,端硯石品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水紋、金錢線和石眼等等。其製作十分辛苦,從探察、開鑿、運輸、選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滌到裝盒,其工精巧細緻。

歙硯:產於安徽歙縣,唐開元年間開始製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紋理: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金星”融結在硯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閃閃發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細、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紋”如水的波紋,變化無窮。歙硯的雕刻藝術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渾樸,大方勻稱。

洮河硯:硯石產於甘肅西南的洮硯鄉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綠,經研磨後可呈現黃膘水紋,如浪似雲。洮河硯在唐代已名揚天下,它具有發墨快亮而耐用、蓄水持久而不耗、色濃保濕而利筆等優點。

澄泥硯:產於山西,澄泥硯的製作先縫絹袋於汾水中,迎浪張開袋口,過濾水中泥沙,一年後袋內泥滿,取出風乾,製成硯坯,再燒製成質地似陶的硯臺,最後經過整璞、雕刻、打磨等。澄泥硯石質細膩、光潤,以硃砂色和鱔魚黃色為上乘。

 

 

除文房四寶之外,印章、印泥、筆架、筆洗、筆筒、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尚有許多

Back to Top

國畫的形式

捲軸 
是中國畫特有的,將字畫裝裱成條幅,下加圓木作軸,把字畫卷在軸外,以便收藏及攜帶 

中堂 
客廳中間牆壁適宜掛上一幅巨大字畫,稱為「中堂」。 

條幅 
條幅可橫可直,橫者與匾額相類。無論書法或國畫,可以設計為一個條幅或四個甚至多個條幅。常見的有春夏秋冬條幅,各繪四季花鳥或山水,四幅為一組。 

小品 
就是指體積較細的字畫。可橫可直,裝裱之後,適宜懸掛較細牆壁或房間,十分精緻。 

鏡框 
將字畫用木框或金屬裝框,上壓玻璃或膠片,就成為壓鏡。 

扇面 
將摺扇或圓扇的扇面上題字作畫取來裝裱,可成壓鏡。由於圓形或扇形的形式美麗,有人將畫面剪成扇形才作畫,然後裝裱,別具風格。 

冊頁 
將字畫裝訂成冊。 

長卷 
將畫裱成長軸一卷,成為長卷,多是橫看,其畫面連續不斷。 

斗方 
將小品裝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畫,成為斗方。可壓鏡,可平裱捲軸。 

屏風 
有單幅或摺幅,坐立於地,作屏風之用。 

Back to Top

國畫的分類

國畫的分類

按內容分:

按技法分:

山水畫

人物畫

花鳥畫

 

工筆畫 
寫意畫 
小寫意畫 
大寫意畫 
重彩畫 
水墨畫 
白描畫 
敦煌壁畫
??? 

 

 

按內容分:
山水畫
人物畫
花鳥畫
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按技法分:
工筆畫 
寫意畫 
小寫意畫 
大寫意畫 

兼工帶寫
重彩畫 
水墨畫 
白描畫 
敦煌壁畫 

 

Back to Top

 

國畫的歷史
早期國畫 
唐代繪畫 
人物畫 
宋代繪畫 
山水畫 
花鳥畫 
元代繪畫 
北派青綠山水 
南派水墨山水 
明代繪畫 
文人畫 
清代繪畫 
揚州八怪 
近代繪畫 
現代國畫 

Back to Top

歷代畫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
曹不興 顧愷之 楊子華 張僧繇


隋唐
周昉 王維 陳閎 韓干 韓幌 閻立本 張萱 李昭道 吳道子


五代
黃荃 石恪 顧闞中 董源 巨然 趙干 周文矩


宋代
北宋 
王詵 宋徽宗 崔白 黃居彩 文同 易元吉 張擇端 陳用之 范寬 高克明 勾龍爽 郭熙 李成 米芾 喬仲常 屈鼎 許道寧 燕文貴 王希孟

南宋 
梁楷 趙伯駒 牧溪 李迪 陳容 林椿 吳炳嘉 李嵩 馬和之 蘇漢臣 馬遠 李唐 劉松年 馬麟 米友仁 夏圭 蕭照 陳居中 張先


元代
李衎 倪瓚 王蒙 吳鎮 方從義 曹知白 黃公望 王冕 錢選 王振朋 吳鎮 顏輝 楊維楨 張渥 趙雍 管道昇顧安 盛茂 朱德潤 無款 柯九思 唐棣 王淵 趙孟頫


明代
林良 王拔 王守謙 謝環 李在 徐賁 趙原 呂紀 邊文進 戴進 夏芷 陸治 朱端 張路 蔣嵩 沈周 唐寅 文徵明 文伯仁 陳道復 謝時臣 錢轂 仇英 周臣 杜堇 侯懋恭 劉節 呂文英 盛茂燁 鄭元勛 鐘禮 董其昌 李流芳 沈士充 楊文驄 惲本初 趙左 鄒之麟 項德新 項聖謨 項元汴 藍濤 藍瑛 劉度 陳洪綬 崔子忠 丁雲鵬 吳彬 顧天植 李士達 米萬鐘 文從簡 孫克弘 鄭元勛 陳 賢 周之冕 張 風 徐渭


清代
清初期
清初六大家 
王時敏 王鑒 王原祁 王石谷 吳歷 惲壽平
四僧 
八大山人 石濤 弘仁 髡殘 羅牧 髡殘 程正揆
金陵八家 
龔賢 樊圻 高岑 鄒哲 吳宏 葉欣 胡糙 謝遜
新安四大家 
弘仁 查士標 孫逸 汪之瑞
姑熟派 
肖雲從 戴本孝 程邃

清中期
文人畫派 
鄭板橋 金農 李鱔 李方膺 黃慎 羅聘 汪士慎 高翔 蔡嘉 邊壽民 高鳳翰 華喦 閔貞
宮廷畫派 
郎世寧 鄒一桂 禹之鼎 金廷標 關槐 冷牧 焦秉貞 蔣廷錫 張宗蒼 陳枚 董邦達 王致誠 余省 姚文瀚 余稚 丁觀鵬 錢維城

清晚期(近代)
海上畫派 
任薰 任頤 胡公壽 張熊 朱熊 吳昌碩 蒲華 錢慧安 沙馥 顧雲 程璋 吳慶雲 倪田 吳轂祥 俞原 俞明 吳宗泰 虛谷 趙之謙 趙時綱
嶺南畫派 
居巢 居廉 高劍父 高奇峰 陳樹人

近現代
京津畫派 
齊白石 李可染 陳半丁 溥心畬 於非闇 徐燕蓀 李苦禪 孫奇峰 劉奎齡 蔣兆和 王雪濤 郭味蕖 陳師曾 金城
海上畫派 
潘天壽 林風眠 黃賓鴻 豐子愷 陸儼少 張大千 徐悲鴻 程十發
嶺南畫派 
高劍父 何香凝 關山月 黎雄才 黃幻吾 高奇峰 趙少昂 陳樹人 吳冠中 賴少奇 張善孖 劉繼卣 黃少強 方人定 楊善深
長安畫派 
石魯 趙望雲 黃胄 何海霞 方濟眾 徐庶之 劉文西 康師堯
新金陵畫派 
傅抱石 錢松嵒 宋文治 劉海粟 喻繼高
其他 
黃冑 朱發達 劉國松 呂壽琨

Back to Top

Menu No. 7

 

 

Back to Top

Menu No. 8

 

 

Back to Top

Menu No. 9

 

 

Back to Top

(德藝書法網首頁)